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上半年美国“衰退”,欧洲却幸免?(东吴宏观陶川)

陶川 邵翔 段萌 川阅全球宏观 2022-12-03

回顾2022年上半年全球的经济成绩单,可能最让人惊讶的是欧洲和美国的相对经济表现——美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录得环比负增长,跌入市场所谓的“技术性衰退”,而陷入俄乌冲突和能源困局的欧洲经济(我们以欧元区为代表)却连续两个季度加速增长(从一季度环比增长0.5%至二季度的0.7%)。在我们看来,欧洲的“领跑”只是昙花一现,在下半年难以为继,种种迹象表明欧洲将先于美国步入衰退,而美欧“易位”将对核心资产美元构成支撑。

直观地从历史上看,美国GDP增速为负时欧元区往往也“凶多吉少”,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的情况并不多见(图1)。

7月29日公布的欧元区二季度GDP增速超市场预期强劲,一方面因为一季度受疫情爆发影响,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得益于二季度疫情封锁放开、压抑的需求释放,旅游消费回暖推动西班牙和意大利经济强劲反弹,GDP增速分别录得1.1%和1%,而反观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德国,GDP增速停滞(0%)。

而在当前这一注定要“用衰退换通胀”的牌局里,欧央行手里的牌要比美联储烂太多:更顽固的通胀、更脆弱的经济和金融环境。

紧张的地缘政治和金融条件的收紧下,下半年欧洲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较大。一方面,俄罗斯可能断供天然气增加了欧洲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其天然气依存度较高的德国和意大利(图2)。
另一方面,通胀飙升既对需求造成压制,又倒逼欧洲央行加速收紧货币政策,而金融条件的收紧将对经济造成进一步的冲击。

3月以来,市场对欧洲“衰退”的讨论逐渐升温,彭博统计显示“衰退”一词被谈及的数量飙升(图3)。而7月末,市场认为欧元区在未来一年内陷入衰退的概率高于美国(图4)。

经济的疲弱态势已经体现在了欧元区的PMI数据上。4月以来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持续下滑,6月前者跌破荣枯线至49.6%(图5)。而新订单与产出之差处于历史低位,体现了需求增长放缓,随着企业根据需求而调整产能,未来几个月欧元区GDP很可能收缩(图6)。

而反观美国,尽管GDP增速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为负,但主要贡献来自于净出口和库存,而这两项的拖累通常不具备可持续性。从先行指标来看,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尚在荣枯线之上(图7)。考虑到相对于欧洲,美国对于俄罗斯能源的依存度较低,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也较小且内需更加稳健。因此,我们认为下半年美国经济相对于欧洲“翻盘”的几率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自二战以来美国仅出现过一次经济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为负而未被认定为衰退的情形——1947年的第二、三季度,当时主要的拖累同样来自于净出口和库存,而消费增速始终为正。

下半年欧美经济“易位”对于全新核心资产最直接的影响是美元指数仍会反弹,触顶不等于转向。当前市场认为美元转向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经济的衰退风险上升,二是衰退风险下美联储紧缩预期明显改变。我们认为这一判断仍为时尚早:

从宏观叙事上,美元的转向从来不是美国单方面的事情,除了美联储紧缩预期转向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全球经济(尤其是非美国)的增长预期触底。

关于美联储的紧缩预期,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已提及市场当前对于美联储转向的预期过于激进——2023年底政策利率为2.7%,比6月议息会议的目标低了100bp,这直接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至2.6%至2.7%之间(图8和9)。

我们认为7、8月美国顽固的通胀数据以及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公布新的点阵图将成为市场矫正偏鸽预期的重要催化剂,也会是美债收益率反弹和美元走强的重要窗口

对于非美经济体的经济企稳,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曾提及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中国经济率先反弹,二是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欧洲经济企稳。从目前来看,这两个条件的达成仍不成熟,7月中国制造业PMI回落至49,而欧元区经济下半年的衰退风险则大幅上升。

风险提示:病毒再次变异,全球疫情再次大爆发,政策被迫提前转向;俄乌冲突转向,欧洲能源供给恢复,经济迅速复苏

相关报告:
再加75bp,美联储年内会加到4%吗?(东吴宏观陶川)
开局 50bp,欧洲央行的鹰派立场能维持多久?(东吴宏观陶川,段萌)
中国资产如何定价美国衰退?(东吴宏观陶川)
大类资产如何为历次美国衰退定价?(东吴宏观陶川)
加息下狠手,美联储1994的未解之谜


      

东吴宏观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川阅全球宏观)由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